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潮流 > 年度报告 正文

年度报告

2025-04-05 06:04:49 来源:文化前沿网 作者:画眉 点击:7157次

2024胸痛中心年度十大事件回首来时路,郁郁满芳华笃行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当新年的第一缕曙光洒下映照出的是过去一年每一个奋斗的日夜这一年里,无数忙碌身影和感人画面交织见证着胸痛中心建设者们不平凡的2024年我们继续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始终坚持对使命的坚守和担当2024年,胸痛中心建设持续而稳进,这离不开每一位奋斗的胸痛建设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一年的点滴成果。01全国胸痛中心认证及建设数量持续提升,并取得积极救治成效全国胸痛中心注册数量5948家,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胸痛中心认证全覆盖;通过认证2997家(标准版1409家、基层版1588家),全国314个地市(州)至少有一家胸痛中心,全国2398个县级市、县、区行政区域启动胸痛中心建设,实现县域96%覆盖,已形成了全国胸痛中心救治基本网络。近6年,胸痛中心救治胸痛患者超1839万例,其中高危急性胸痛患者690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84万,UA患者275万,主动脉夹层患者20万,肺动脉栓塞患者10万。近年来,平均每年救治急性胸痛近260万,其中高危胸痛患者占40%;2024年底救治急性胸痛患者数量超350万。1.保证短时间内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救治:2024年,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平均入门到导丝通过(D2W)时间为67.9分钟,达标率提升至86%;基层版胸痛中心单位行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入门至开始溶栓(D2N)时间下降至28.3分钟,且达标率已达79%;2.显著提高了STEMI患者的再灌注治疗比例:目前胸痛中心认证及质控标准要求为75%,通过认证标准版胸痛中心单位再灌注比例从2018年至2024年持续上升,为89.6%。通过认证基层版胸痛中心单位发病12h以内STEMI患者接受再灌注的比例从2018年75.9.1%上升至2024年87.9%;3.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胸痛中心单位STEMI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由2018年8.8天下降至7.8天,平均住院费用由2018年4.26万下降至2.61万;4.降低了死亡率:胸痛中心建设之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死亡率10%以上,2024年胸痛中心单位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已降至3.3%,显著优化救治流程,改善患者预后。02《胸痛中心质控指标及考核办法》(第三版修订版)发布为进一步规范胸痛中心建设,促进胸痛中心运行质量,《胸痛中心质控指标及考核标准》(第三版修订版)文件正式发布,将指导全国各级单位胸痛中心同质化建设,对于构建和完善胸痛中心防、治、救、管、康的全病程管理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胸痛中心专家委员会、胸痛中心办公室将持续推动各省、市发布质控相关文件,开展质控指标解读及培训,并且加速胸痛中心质控信息平台迭代更新,发布质控报告,为省、市级联盟区域常态化质控工作提供有效工具和数据支持。03胸痛救治单元及胸痛救治点线上管理平台更新全面推进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及康复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截止目前,全国已有15000家启动建设,累计通过验收5000余家。同时深入乡村建设胸痛救治点,当前建设数量已超17000个。为进一步提高胸痛救治单元在基层救治和管理的作用,依据《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方案及验收标准(第二版)》,对胸痛中心官网胸痛救治单元模块进行更新,以便于胸痛救治单元自我建设管理和上级胸痛中心及省市协同机构区域管理。04胸痛中心升级,建立心脏危重症的关键救治体系胸痛中心升级,建立心脏危重症的关键救治体系,在最短时间内将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急性左心衰、恶性心律失常、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重症心脏病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并给予最佳综合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05智慧胸痛中心建设推进,完善有序、连接、高效的“智慧”胸痛救治体系在组建智慧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委员会基础之上,2024年着力开展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培训,指导各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开展信息化建设;推广数据的信息化自动采集,截至2024年底,总计有915家胸痛中心启动信息化建设,有效提升了数据采集效率及质量,减轻了医务工作者负担。06《心电诊断中心建设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心电一张网·心电诊断中心是依托胸痛中心建设互联互通的心电诊断中心,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打通优质医疗资源输送通道。《心电诊断中心建设要求》团体标准将推动心电检查结果互认共享,提升心电一张网·心电诊断中心单位心电检查的同质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急性胸痛的诊断水平,最终提升救治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07大湾区胸痛中心一体化建设启动随着大湾区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医疗健康服务的区域协同与资源共享愈发显得紧迫且必要。大湾区胸痛中心一体化建设启动,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于大湾区医疗健康领域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的重要部署,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医疗资源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胸痛中心网络在大湾区内的高效整合与扩展,提升整个大湾区内医疗机构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能力和服务质量,优化胸痛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窗,从而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08《胸痛中心规范化应用主要心血管生物标志物专家共识(2024)》发布为提升急性胸痛的诊疗效率和效果,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心胸麻醉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心血管标志物规范化应用协作组和苏州工业园区东方华夏心血管健康研究院共同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撰写《胸痛中心规范化应用主要心血管生物标志物专家共识(2024)》,旨在规范生物标志物在急性胸痛诊疗中的应用,提高诊疗效率。本《共识》的发布,不仅为急性胸痛诊疗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导框架,还将推动胸痛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随着《共识》的推广应用,预计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质量和生存率。09广泛开展公众教育,提升群众健康素养2024心肺复苏周:6月1日当天,邀请国内心肺复苏专家,举办1场线上圆桌科普直播,实时观看人次突破20000+。活动倡议期间,各胸痛中心在医院所在地开展义诊及讲座,同时前往周边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学校、广场等场所进行培训,并将活动延展到公安消防交警、旅游集散地、交通枢纽等企事业单位。1120中国心梗救治日:1120中国心梗救治日连续举办的第十一年,“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的理念也越发深入人心,活动上半场汇集百位专家在线互动,下半场进入专家科普访谈环节,反响热烈。本次直播除了在央视频客户端播出外,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头条、百度、腾讯等11个平台央视频第三方平台账号同步分发,全网收获近40万人次的直播观看量,覆盖心血管领域医务工作者超过35000人。未来,期待更多公益力量的参与,让公众将能更快速、更便捷、更有效的获取心梗救治知识,提高自身健康意识!10提升胸痛中心大数据建设与科研,助力胸痛中心救治2024年累计发表高质量论文10篇,累计SCI影响因子超过126分。2024年,胸痛中心建设迈过第十四个年头,一山又一山,山山相连; 一程又一程,程程跋涉。 路远且长,幸运的是我们始终携手前行,千山过尽的我们,终将迎来万里星辰。 让我们继续勇敢追梦,向光而行,为促进中国心血管事件下降拐点早日到来而努力!过去的一年我们满载收获新的一年我们满怀希望胸痛中心的精彩期待您继续见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作者:眉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